• <progress id="zkcze"></progress>
    <rp id="zkcze"></rp>
    1. <th id="zkcze"></th>

      請用微信小程序<重慶新聞網分享圖制作工具>掃碼
      請用微信掃一掃分享
      國際巖溶學界專家學者“打卡”武隆喀斯特
      2023年6月7日 10:5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重慶5月22日電 (肖江川 梁欽卿)21日至22日,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巖溶研究中心第十五屆國際培訓班的50余名專家、學者,來到重慶市武隆區開展巖溶地貌實地野外考察,“打卡”武隆喀斯特地貌。

        武隆地處武陵山與大婁山交匯的褶皺地帶,境內擁有溶洞、天坑、地縫、峽谷、峰叢等喀斯特自然景觀。2007年,包括重慶武隆喀斯特在內的“中國南方喀斯特”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武隆喀斯特由此成為中國第六處、重慶市第一處世界自然遺產地。芙蓉洞、后坪天坑群、天生三橋這三個地貌分別展示了武隆喀斯特中的大型洞穴、沖蝕型天坑、天生橋與天坑等景觀,是巖溶學界科普研究的重要例證。

        走進芙蓉洞內,外國嘉賓們被石鐘乳、石葡萄、石膏花、石珊瑚等形態多樣的景觀吸引,他們仔細觀看洞內各類巖溶沉積物,驚嘆大自然的神奇。

        來自美國西肯塔基大學的教授克里斯·葛立夫表示,芙蓉洞給他留下很深印象,洞內規模非常大,景觀高度達上百米,而且沉積物種類非常豐富,保存情況也非常好。他表示,將推動美國猛犸洞與中國芙蓉洞兩個姊妹洞穴在科考研究、資源保護方面深入合作。

        在后坪天坑群旁,前來考察的外國嘉賓通過無人機設備一探天坑全貌!拔液苄疫\能參加此次考察,這些現象原本我只在書本里見過,現在我很幸運都能實地看到!眮碜苑坡少e礦產和地球科學局的研究員麗莎·曼薩諾說,“未來我想邀請菲律賓的朋友、游客還有其他國家的人,以及喜歡自然、熱愛環境的人到武隆看看這些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據了解,為深入研究武隆喀斯特地質地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巖溶研究中心還在武隆成立了巖溶研究基地,針對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開展科學研究和監測保護。(完)

      ——刊發于泰國【星暹日報】、菲律賓【菲華日報】【世界日報】

      【編輯: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