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gress id="zkcze"></progress>
    <rp id="zkcze"></rp>
    1. <th id="zkcze"></th>

      請用微信小程序<重慶新聞網分享圖制作工具>掃碼
      請用微信掃一掃分享
      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2023年03月05日 08:01 來源:重慶日報
      圖為川渝高竹新區鳥瞰圖。 廣安市委宣傳部供圖
      圖為川渝高竹新區鳥瞰圖。 廣安市委宣傳部供圖
      圖為1月30日,榮昌區,川渝共同打造的重慶電子電路產業園,工作人員正在生產線上忙碌。 齊嵐森 攝
      圖為1月30日,榮昌區,川渝共同打造的重慶電子電路產業園,工作人員正在生產線上忙碌。 齊嵐森 攝

        原標題:重慶代表團和四川代表團聯合提出建議 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3月3日下午,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重慶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會議討論通過了代表團全團建議。其中,《關于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建議》,將由重慶代表團和四川代表團聯合向大會提交。吁請國家層面參照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政策,加大指導支持川渝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的力度,進一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兩個代表團聯合提交此建議,凸顯推動解決相關問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凝聚著代表團全體代表的智慧和期盼。建議為何聚焦川渝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又提出了哪些可行性對策?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承擔著國家重大戰略的使命任務

        代表們認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成渝地區發展。2020年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第六次會議,作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決策部署。隨后,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黨的二十大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列為國家區域重大戰略。

        川渝秉持“一家親”“一盤棋”意識,緊密協作、相向而行,緊扣“兩中心兩高地”戰略定位,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勢見效。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雖已成勢見效,但在重大生產力布局方面,與其在全國大局中的發展定位、承擔的使命任務尚有差距!贝韨儽硎。

        對照目標定位仍存困難和問題

        《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融合提升優勢產業,加快補齊關鍵短板,增強全產業鏈優勢”,打造生態鏈、完善供應鏈、協同創新鏈、突破行業鏈、提升價值鏈、融合服務鏈、壯大產業鏈,堅持“七鏈”協同,著力推動兩地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

        “對照目標定位,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贝韨冋J為,當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仍面臨綜合競爭力有待增強、產業協同競爭力不強、區域協調發展水平有待提升、國家政策支持還需加強等問題。

        如綜合競爭力有待增強,目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GDP占全國比重不高。優質市場主體不多,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撐偏弱,創新驅動勢能不足。產業協同競爭力不強,優勢產業未形成集群式發展,傳統產業升級速度不快,國家級科研平臺在成渝地區布局較少。區域協調發展水平有待提升,“雙核”“雙圈”發展能級不高。國家在川渝兩地戰略性產業布局較少。

        將成渝地區打造成我國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戰略“備份”基地

        圍繞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融合提升優勢產業,加快補齊關鍵短板,增強全產業鏈優勢。代表們希望,國家層面進一步加大指導支持力度。

        對此,代表們聯合提出五個方面的具體建議:

        一是打造國家重要初級產品供給戰略基地。建議充分利用成渝地區釩、鈦、鋰、鉀、錳等資源優勢,江河山地等自然特點,發揮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作用,通過全球配置資源,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布局國家級、區域級初級產品生產基地、儲備中心,共建一批國家物流樞紐,把川渝地區打造成為保障國家重要初級產品供給的戰略基地。

        二是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兑巹澗V要》要求成渝地區整合提升優勢產業,加快補齊關鍵短板,增強全產業鏈優勢,形成特色鮮明、相對完整、安全可靠的區域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培育電子信息、汽車、裝備制造、先進材料、特色消費品、大健康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議國家圍繞上述領域,在成渝地區前瞻部署一批政府主導類重大平臺和重大工程,積極引導中央企業和國內頭部企業重大生產力在成渝地區布局,將成渝地區建設成為我國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戰略“備份”基地。

        三是打造平急轉換產業先行區。抓住應急產業逐漸向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轉變契機,依托川渝豐富的應用場景,支持在成渝地區規劃布局一批智能應急產業園,大力發展智能無人應急救援設備、智能穿戴設備、應急通訊與指揮系統、應急救援服務等。支持成渝地區防災備災體系和能力建設,加強應急實訓基地在成渝地區布局和建設力度,推廣實施公共設施平急兩用改造,提升平急轉換能力,把成渝地區打造成為平急轉換產業先行區。

        四是擴大自由貿易試驗區衛生健康領域試驗內容。建議在兩地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大衛生健康領域試驗內容,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醫藥科技創新中心。實施鼓勵“本土創新”與加速“海外轉化”雙擎驅動政策,加速川渝自由貿易試驗區內引進國內外高端醫療資源。支持自貿試驗區內三級甲等醫療機構開展干細胞臨床前沿醫療技術研究,支持生物制品(包括疫苗)、抗癌藥等臨床急需創新藥產業發展。加強基礎醫學研究,建立醫藥科技創新孵化中心,設立醫藥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成渝地區分中心。支持川渝口岸藥品和生物制品檢測能力建設,加快構建批簽發管理的生物制品檢驗功能,推動成立藥品及醫療器械審評西南分中心。優化化學藥品、首次藥品進口備案和生物制品進口備案職能,建設食品藥品檢測基地。建立新藥研發用材料、試劑和設備進口綠色通道。鼓勵質子放射治療系統、手術機器人等大型創新醫療設備創新。

        五是加大國家統籌協調和資金支持力度。(王亞同)

      值班編輯:陳佳欣

      【編輯:黃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