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gress id="zkcze"></progress>
    <rp id="zkcze"></rp>
    1. <th id="zkcze"></th>

      請用微信小程序<重慶新聞網分享圖制作工具>掃碼
      請用微信掃一掃分享
      500公里線路 “織”就軌道上的新重慶
      2023年02月24日 11:43 來源:重慶日報
       渝中區,軌道交通2號線佛圖關段,單軌列車行駛在花海,如開往春天的列車。(資料圖片)特約攝影 王正坤/視覺重慶
      渝中區,軌道交通2號線佛圖關段,單軌列車行駛在花海,如開往春天的列車。(資料圖片)特約攝影 王正坤/視覺重慶

        核心提示

        在新時代新征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的開局之際,重慶軌道交通即將迎來重大成果——

        軌道交通5號線北延伸段即將建成通車,重慶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將跨越500公里大關,達到501公里,建成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網絡。

        回望重慶軌道交通二十余年建設歷程,兩個字熠熠生輝:跨越。

        黨的十八大以來,重慶大力實施軌道交通成網計劃,軌道交通建設投用力度達到歷史高峰,讓軌道交通成為“民生線”“風景線”“發展線”,全力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區。

        一條高效暢通、便民利民的“民生線”

        家在南坪后堡,工作單位在渝北中央公園,張寧用“跋涉”二字來形容自己過去每天上下班的旅程。

        每天,張寧必須在早上七點半前出發,先坐兩站區間小巴車,在會展中心換乘公交大巴,再到五里店紅土地乘坐軌道交通10號線。不同交通工具三次換乘,他單程至少需要兩個半小時,一天下來,花在路上的時間就要5個小時。

        1月18日,10號線二期曾家巖到后堡站開通。從后堡到中央公園,一條軌道直達,全程僅需一個小時!斑@種方便快捷,沒有經歷過前后對比的人,是感受不到的!睆垖幷f,每天搭乘這條縱貫南北的軌道線,在繁華的老城區和現代化的新城區之間切換,有一種美妙的“穿越”感。

        隨著城市化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地面交通早已不堪重負。另一方面,隨著城市版圖的擴大和城市功能的優化,人們的出行需求與日俱增。從世界主要發達城市的經驗看,解決這樣的矛盾,運量大、速度快的軌道交通,是最佳選擇。

        不過,對于重慶這樣一個各組團被山水阻隔的山城來說,建設軌道交通的難度可想而知。重慶交通開投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20余年來,重慶打通了6個穿山瓶頸,架設了12條跨江通道,終于建成擁有284座軌道交通站點、500多公里“環射+縱橫”線路的軌道交通網絡,將機場、高鐵站、各大商圈、大型居住區等重要功能節點有效銜接起來。

        “重慶軌道交通運營時間在全國50多個軌道交通城市中排名第二!敝貞c交通開投軌道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同時,重慶相繼實施軌道運營站點提質增效、軌道與地面公交換乘整體提升、軌道站點步行便捷性提升等配套工程。中心城區已累計對130個軌道站點與地面公交換乘進行整體提升,公軌平均換乘距離由215米縮短至35米,軌道出入口100米范圍內基本實現公交換乘設施全覆蓋,大幅提升市民乘坐軌道交通的獲得感、體驗感。

        2022年,重慶軌道交通客運量達9.1億人次,軌道交通在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約為42%,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一條文旅融合、驚喜連連的“風景線”

        2月19日,軌道交通2號線佛圖關段,軌道兩側成片的美人梅競相綻放,宛若云霞。游客們紛至沓來,用手機、相機定格“開往春天的列車”。這處因軌道交通而興的城市景觀,如今已經享譽全球。

        重慶交通開投軌道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重慶,擁有獨特景觀資源的軌道交通線路還有不少。例如,去年初火爆網絡的蔡家軌道大橋,被人們譽為霧中奇景、“云端列車”。

        乘坐重慶的軌道交通,為啥總在不經意之間就能拍出“風光大片”?業內人士比較一致的看法是,重慶兩江環抱、地勢起伏、道路盤旋,特殊的地形造就了特殊的立體交通,軌道列車穿行其間,將重慶的城市特點動態地展現了出來。此外,軌道交通與其他交通工具相比,還有一個優勢就是穩定、舒適,適合觀光,使得重慶軌道交通具有打造世界級名片的潛質。

        近年來,重慶在軌道交通建設中將出行與觀景有機結合,將充滿幾何美感的軌道交通線條,融入山水相依的立體城市,在配套設施、城市顏值、文創產品、游客服務、統一規劃等方面持續發力,向“軌道上的世界知名旅游區”不斷邁進。

        目前,軌道交通已將朝天門、解放碑、大禮堂、磁器口、洪崖洞、十八梯、南濱路、中央公園等知名景區串聯起來,不僅方便市民和游客游覽各大知名景點,還能讓他們在大街小巷中品味地道的山城味道。

        市文旅委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重慶文旅市場喜迎“開門紅”——截至1月27日,重點監測的120家A級旅游景區春節假期累計接待游客417.5萬人次,較2022年春節期間增長37.9%。

        未來,重慶軌道交通還將與文旅產業進一步融合發展。市住房城鄉建委和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在遠郊城區和主城新區的軌道站點選擇中,將優先把當地景區考慮進來。比如,市域(郊)鐵路璧銅線在設計線路走向時,特意考慮了西郊花語悠游谷、巴岳山玄天湖旅游度假區等景區;又如,正在改造的老成渝鐵路串聯了龍鳳寺、鐵路博物館、重鋼工業博物館、馬桑溪古鎮、釣魚嘴人文藝術半島、銅罐驛古鎮等景點,打造沿江旅游觀光線。隨著一個個景點可望可及,市民和游客將從重慶軌道交通建設中感受到更多驚喜。

        一條空間引領、產業協同的“發展線”

        軌道交通不僅為重慶市民提供了一種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還成就了一個蔚為大觀的產業,豐富了“重慶制造”的品類,有力推動了重慶高質量發展。

        前不久,一種新型的單軌系統車輛在重慶下線。這種車輛可進行2-6節“任性”編組,能夠滿足旅游景區及不同類型城市的多樣化運用場景需求。研發出這一國內首列多適應性中運量單軌系統車輛的,就是重慶中車長客軌道車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中車長客)。

        重慶交通開投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集團狠抓產業建設,成立重慶軌道交通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發揮鏈長作用,以大項目帶大產業,促進“交通+產業”融合發展,帶動重慶中車長客等產業鏈單位,逐步形成了以跨座式單軌為特色,從技術研發、規劃設計、車輛及系統設備制造集成,到工程施工、運維管理等結構較為完整的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鏈,產值達百億元。

        通過產業鏈科技資源共享,重慶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研發能力大幅提升。以重慶中車長客為例,本土產業鏈企業技術能力和配套能力由之前不到10%提高到完全覆蓋車輛85%的系統。同時,新產品層出不窮。除了上述多適應性中運量單軌系統車輛,還有跨座式單軌、雙流制車輛以及山地城市As地鐵等享譽全球的車型。

        通過產業鏈上下游協同,重慶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大幅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綜合競爭力。如今,在重慶中車長客,一輛軌道列車的裝配周期,已從此前的45-60天縮短至22-30天;不僅為重慶12條軌道交通線路提供了3000輛軌道車輛,還為成都、西安,乃至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市提供了500多輛車。

        除了培育軌道產業,重慶軌道交通還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重慶軌道交通所行經的路線串聯起重慶城市產業帶,降低要素流動成本,成為名副其實的“發展線”。

        例如,龍盛、汽博、江津雙福等片區,憑借便捷的軌道交通,將人才和產業聯系起來,成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萬億級產業集群的重要承載地。又如,依托軌道交通,茶園、龍洲灣、蔡家等城市副中心加快成型,西部科學城、東部生態城、兩江新區等重點片區加速發展。(記者 吳剛 廖雪梅 楊永芹)

      【編輯:王婷婷】